(通讯员 冀星、林亦文)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即将到来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于3月28日至30日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赴威海刘公岛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厚植家国情怀,共筑国家安全”主题研学活动,以历史叩问、实践体悟推动国家安全教育入脑入心。
甲午钟鸣——淬初心于警世之殇
3月28日晚,研学团队抵达威海并举行开班仪式。材料学院专职组织员潘楚月以“甲午之殇与家国命运”为题讲授专题党课,通过北洋水师因国防意识薄弱而覆灭的警示案例,阐述民族复兴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学生党支部书记杨昕雨表示:“新时代青年要牢记‘安而不忘危’的嘱托,以材料科技突破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海疆寻痕——问科技自强之道
3月29日上午,师生登上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泓炮台遗址的锈蚀炮管与甲午战争陈列馆的文物展陈,再现了近代中国因科技落后而被动挨打的屈辱历史。学生党支部书记林亦文在沉浸式影像展厅中感慨:“材料人必须掌握‘杀手锏’技术,夯实科技安全基石。”

接着,团队赴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展馆,在国防安全展区,师生通过科技强军展区,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重要论述。展区依托珍贵历史文献图集与时间轴动态展板,以讲解员导览串联国防科技发展脉络,通过互动问答解析关键历史节点中“材料-装备-战略”的共生逻辑,生动诠释“一代材料一代装备”的国防历史演进规律。

赤子无声——生死之际守国门如铁
下午,团队走进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在展柜前,师生凝视着1968年郭永怀与警卫员牟方东用身体守护的绝密文件——飞机失事瞬间,两人紧紧相拥,将公文包护在胸前,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家机密。这份超越生死的忠诚,激荡起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壮志豪情。


破壁创新——铸盾能源安全新生态
随后,团队赴荣成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科技馆以“绿色赋能·智慧未来”为主题,系统展示了国家电投在风能、太阳能、氢能、核能等领域的自主研发成果。通过参观和学习,师生了解到新能源技术对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作用,将“科技自强”铭记在心。

红墙映心——安全之责在寻常巷陌
3月30日上午,团队赴环翠楼国家安全展厅,考察社区治理中的安全实践。通过红色文化墙、网格化管理案例,师生切身感受到“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深刻意蕴。

砺剑海疆——启材料报国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 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北航材料学院党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组织刘公岛红色研学活动,将家国情怀融入历史反思、科研实践与国家安全教育,推动“大安全”理念从理论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为在全院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北航材料学院党委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促进家国情怀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以科技报国的使命感赋能“双一流”高质量发展,为守护国家安全贡献材料人的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