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王艳洁,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1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7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交流学习;2017年~2019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起留校任教,担任国家航天局高性能纤维检测评价中心热物室主任。主要从事纳米碳材料性能强化、高性能树脂基体改性、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评价等...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王方方,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8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轴承钢表面处理技术、功能薄膜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及核心骨干主持及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JCJQ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江省JMRH发展专项、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博新计划”、博士后面上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多项。以第一及通讯...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刘翠云,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17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2020年于本校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并留校任助理研究员。参与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得第三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北京)优胜奖。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及典型航空结构件高周疲劳行为及其机理研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性能表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无缝融合技术及其软件开发
科研方向:(1)热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2)表面催化与光合成 (3)能源收集与智能传感
个人简介:潘锋,男,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骨干、浙江省智能传感材料与芯片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员、浙江省材料学会理事。200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担任清华大学博士后。2009至2016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16至2019年北京大学项目研究员。2019年6月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能源与环境实验室副主任。2020年5月加入北航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2024年5月担任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
科研方向:(1)材料智能设计 (2)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测试方法 (3)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表征
个人简介:刘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材料数字化(IDM)实验室副主任/首席数据官。2013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获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士学位;2018年获得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18年至2020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9月入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性能纤维检测评价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智能设计,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测试方法,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王连毅,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职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自2015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开始就围绕航空航天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热端构件制造与工程化开展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航天用陶瓷基复合材料方向的国家科工局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主要参与人员参加了陶瓷基复合材料方向的国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2项、国家民用飞机重大专项科研1项、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等数...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魏亮亮,男,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程颖,男,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铝合金熔体质量与凝固组织控制、高强韧铸造铝合金设计开发、高温合金纯净化熔炼与精密成型相关研究,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职务职称: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所在单位:先进材料研究中心联系电话:010-61715709电子邮箱:guodongli@buaa.edu.cn办公地点:沙河校区主楼B303-9Ø 基本情况:李国栋,男,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21年6月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与流体机械交叉学科博士学位;2017年-2019年期间日本立命馆大学交流访学两年。近年来主要围绕高强韧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设计及力学行为开展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孙贤贤, 女,2022年4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22年7月入职北航材料学院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系,任助理教授,主要从事高热通量石墨烯复合材料和电磁隐身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研究。作为骨干人员参与了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研制的高热通量石墨烯复合材料成功应用在空间相机的热组件上,在2021年4月成功发射,目前在轨运行良好。在《Advanced Materials》(IF=30.9)、《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8.8)等材料领域顶级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他引5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